章节目录 第三十八章 幕府局势

作品:《轩辕新明录

    果然,没过几天,忙的事情就来了——吊唁德川家纲的使团,从日本返回了南京。

    朱弘桓和郑克臧一下船就显得格外高兴,当然原因各不相同,朱弘桓是因为终于结束了差使,可以放下肩上的重担了,而郑克臧则是一下船就兴致勃勃地向项绍宽和许纬辰讲述在日本的见闻。

    与吊唁使团一同到达南京的,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日本使团。上次酒井忠能前来南京,只是作为酒井忠清的私人信使,但这一次来的却是名正言顺的日本答谢使。

    肩负酬答大明遣使吊唁德川家纲亲善行为的重要职责,担任正使的是德川幕府老中堀田正俊,而副使则是年仅十八岁的松平清武。

    看到松平清武的那一瞬间,毛渊明和许纬辰都大大送了一口气,知道事情应该大致按照穿越者们的策划在进行,因为松平清武是德川纲丰的亲弟弟,自幼出继松平家,只有在德川纲丰就任将军的情况下,才会任命他担任副使。

    姜承志本来有千言万语要和大家说,只是招待日本使团的工作太繁重,而堀田正俊和松平清武又只认姜承志,所以还得先应酬客人。

    众人休息一晚,第二天毛渊明请皇帝朱慈炤升座武英殿,接见日本使团。

    首先是朱弘桓和郑克臧上殿交旨复命。朱弘桓作为正使,向皇帝奏明到江户吊唁已故将军德川家纲、向新任将军道贺的过程,以及日本遣使答谢之意。

    朱慈炤对这个远房亲戚第一次办理重要公务的结果感到非常满意,就在殿上赐座,让朱弘桓和郑克臧陪同接见日本使者。

    接着,堀田正俊和松平清武上殿觐见皇帝。堀田正俊向皇帝报告,前将军德川家纲去世、德川纲丰新任将军并且改名德川家宣,新任将军希望两国通好,和平相处。

    朱慈炤询问了堀田正俊和松平清武的身份,得知堀田正俊是将军面前的重臣,而松平清武则是将军的亲弟弟,又问为何日本国王自称将军。堀田正俊没听明白朱慈炤的问题,愣在原地不知所措。还是姜承志知道二人的鸡同鸭讲原因何在,便给朱慈炤简单地说了说日本有天皇,但政事归于幕府将军,正如三国时代蜀汉的体制“祭由寡人,政归葛氏”,并非“国王自称将军”。

    朱慈炤听完姜承志的这番解释,似乎有些不悦,又问日本为何会有这种制度。姜承志只得回答“此事古已有之,说来话长”,希望皇帝先不急着追问,完成接见仪式要紧。

    于是,堀田正俊和松平清武向皇帝献上礼物,是一些日本的刀剑、绘画、乐器之类。朱慈炤兴味索然,勉强表示了感谢。

    见皇帝兴致不高,毛渊明便悄悄提示礼部官员快些结束仪式。

    仪式一结束,皇帝便起身回宫,也没有说要宴请日本使臣。毛渊明和姜承志显得有些尴尬,只得让郑克臧出面,以招讨大将军的名义宴请堀田正俊和松平清武。好在两个日本人对大明制度也不熟悉,误以为大明和日本一样,也是招讨大将军执政,因此对这一安排并无异议。

    宴乐之间,姜承志才有时间详细地告诉大家此行究竟如何。

    当初船队从南京出发,因为海上风力不足,直到七月初三才到达日本江户凑,好在酒井忠清一直在拖延时间,和德川光圀、堀田正俊争论继任将军的人选。姜承志一行在见过酒井忠清之后,马上决定分头行动,朱弘桓和郑克臧前往江户城祭奠德川家纲,并且与御三家和一众老中、家老们见面,黄百家和万斯同则前往拜会朱之瑜,请求他出面相助。

    没有想到的是,朱弘桓和郑克臧的出现引起了御三家和幕府群臣的轰动。姜承志之前几次到访江户,虽然也是公开行动,但基本只与酒井忠清有来往,而且一直是以郑经的名义。而这一次大明鲁王和招讨大将军亲自赴日,而且带来了大明光复半壁江山的信息,显然意义非凡。御三家中的另外两家尾张藩藩主德川光友和纪州藩藩主德川光贞分别宴请二人,打听大明的近况和中原战事的消息。

    另外一方面,黄百家和万斯同很快说动了朱之瑜,朱之瑜同意出面向德川光圀陈述义理,指出德川纲丰的名分应该高于德川纲吉。而酒井忠清也在姜承志的劝说下,放弃了拥立宫将军的打算,转而支持德川纲丰。

    酒井忠清和德川光圀原本是儿女亲家,酒井忠清的第四女松姬嫁给了德川光圀唯一的亲生儿子松平赖常,两人的共同利益多过矛盾。此前之所以意见对立,主要还是因为德川光圀不希望将军之位落入外家,如今有了德川纲丰这个“最大公约数”,两人马上消弭了矛盾,重新形成同盟,而堀田正俊则毫无办法。

    于是,日本灵元天皇于七月十八宣下,任命德川纲丰为第五代德川将军。纲丰上任伊始,便拜领德川家纲的“家”字,改名家宣。新将军家宣不过十九岁,因此请德川光圀和酒井忠清共同辅政,酒井忠清继续担任大老。

    还有一个更好的消息是,御三家对中原形势的判断再次达成了一致,决意增兵帮助大明。历史上,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曾经派遣使臣到江户乞师,当时的御三家德川义直、德川赖宣、德川赖房都一致认为应该出兵,却遭到时任大老的井伊直孝的反对,没有成行,这也是唯一一次御三家意见一致、最接近出兵的机会。此后,郑成功、郑经父子多次日本乞师,却毫无进展。如今御三家换成了三人的儿子们,而大老酒井忠清更是热衷于出兵中原,终于在三十多年后实现了当初的愿望。

    事情如此之顺利,着实令毛渊明喜出望外,许纬辰也如释重负,暂时不必为了当初的密约烦恼了。大家举杯欢宴,尽兴而归。

    第二天,姜承志请了众人一起,商议对日本幕府的具体回应。按照酒井忠清和德川光圀的计划,将对日军进行选编,估计会派出两万到三万军队前来南京助战。

    项绍宽觉得,从之前日军的表现来看,岛津家的萨摩兵确实有一定的战斗力,酒井忠清派出的上野兵战斗力就乏善可陈,当然因为数量不多,也没有参加什么大型战斗。对日军的战斗力,不宜高估,即使派兵前来,进入华北之后,恐怕也只能打打治安战。

    蒋一正则不以为然,觉得马上要进入北方中原地区作战,中原地域广袤,需要多路防守,之前的精兵策略不再适用。日军就算战斗力一般,只要数量多,就是战斗力的极佳补充。

    两人本来是素不相能,自然也争论不出什么结果。倒是那粹说,在日本期间,看了一次日本武士的训练,觉得确实不怎么样,但若是日军前来充任前锋与清军消耗,也没什么不好。

    毛渊明觉得那粹说得很对,于是劝二人不必再争执。倒不如想一想,两、三万日军来南京,如何控制和指挥。

    项绍宽便说道,既然蒋一正觉得日军有用,就请他负责好了。反正之前蒋一正一直是给刘国轩打辅助,没有单独指挥军队的机会,这次就把这么好的机会留给他。

    蒋一正也是意气用事,马上表示自己没有任何问题。